随着夏季的到来,自然界阳气逐渐增强,但气候变幻莫测,也使得儿童容易患病。中医理论认为,夏季“阳盛于外,虚于内”,小儿的“脏腑娇嫩,形气未充”,更容易受到外邪的侵害。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夏季儿童疾病的防治方法,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儿科特聘专家周亚男主任提供了一些宝贵建议。
肺系疾病:防范外感咳嗽
《黄帝内经》指出:“肺为娇脏”,孩子的肺力常常不足,容易受到外界病邪的侵扰。
1. 上呼吸道感染(风寒/风热感冒)
辨证要点:
- 风寒证:表现为鼻塞流清涕、打喷嚏、畏寒、舌淡苔白
- 风热证:表现为咽喉肿痛、涕黄稠、发热、舌红苔黄
中医调理:
- 风寒:葱白、生姜、红糖水
- 风热:桑菊饮(桑叶、菊花、薄荷)
2. 下呼吸道感染(支气管炎、肺炎)
病机:外邪入里化热,痰热壅肺
典型症状:咳嗽、气促、发热
中医外治法:可进行背部肺俞穴拔罐或中药贴敷(如白芥子、细辛等)。
⚠️哮喘防治重点:夏季“阳气外浮”,易诱发哮喘。周主任建议提前准备三伏贴,常按揉定喘穴和肺俞穴,搭配食疗方如山药杏仁粥。
脾胃疾病:饮食不节的影响
根据《幼幼集成》,小儿的脾胃常常不足,节假日的饮食不规律尤其伤脾胃。
1. 伤食泄泻
辨证要点:
- 食积型:呕吐酸腐、腹胀拒按
- 湿热型:泻下急迫、肛门灼热
中医调理:可选用保和丸加减或焦三仙(山楂、神曲、麦芽)煎水。
2. 脾胃虚弱
调理要点:可采用捏脊疗法,使用四君子汤加减,注意避免生冷油腻的食物。
过敏性疾病:风邪的威胁
《诸病源候论》指出:“风为百病之长”,因此春季的风邪尤为常见。
1. 过敏性鼻炎
中医认识:主要由于肺脾气虚,卫外不固。防治方法可以使用玉屏风散,艾灸迎香穴。
2. 荨麻疹
辨证论治:风热型可用消风散,血虚型则可选当归饮子。
时行疾病:红眼病的注意事项
中医称红眼病为“天行赤眼”,主要由肝经风热引起。防治方法包括用菊花、桑叶煎水熏洗,以及耳尖放血疗法,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意外伤害:重在预防
《千金要方》强调:“上医治未病”。中医急救法包括:
- 跌打损伤:外敷三七粉
- 烫伤:外涂黄连油
- 动物咬伤:立即冲洗并就医
中医养生锦囊
1. 起居调养:应顺应阳气,保持“夜卧早起”;注意适度“春捂”。
2. 饮食养生:宜选用山药、莲子、百合类食物,避免生冷和发物。
3. 经络保健:每日捏脊3-5遍,按摩足三里穴。
4. 情志调摄:保持情绪平和,避免过度兴奋。
周亚男主任强调,夏季养生应注重“养阳护阴”。掌握这些中医防治方法,帮助儿童健康度过季节交替期。温馨提醒:本文为健康科普,具体治疗需遵医嘱。选择[Stake],让您的健康更有保障。